一、概况
天津市噪声危害工程防护技术指导中心/展示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天津市卫健委指导、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支持建设,2022年正式成立。中心以服务国家职业病防治战略为目标,联合天津大学、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哈工大(深圳)等高校及企业,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聚焦噪声职业病危害防护标准研发与工程技术攻关,覆盖技术筛选、推广及产业化应用全链条。
二、组织架构与建设内容
中心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整合跨学科资源,在防护标准制定、智能降噪技术研发、职业健康培训及科普教育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形成“研发-转化-应用”一体化服务体系,为提升工业噪声防控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助力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如图1所示。
中心围绕噪声职业病防治,构建“标准-技术-应用”全链条体系:标准研发部聚焦噪声与身心健康关联性研究,分析噪声对生理机能(听力、心血管等)及心理行为(认知障碍等)的影响,制定工程防护与个体防护标准。技术研发部下设噪声检测与控制实验室,建设声学测量、振动分析等平台,研发复合隔声结构、主动/被动降噪技术及减振系统。技术推广部通过国际合作筛选先进技术,利用宣传手册、数字化平台推广防护装备(如智能降噪耳麦)及远程噪声监控系统。展示中心通过噪声场景模拟、防噪技术体验及科普培训,直观展示工业/交通噪声危害及防护方案,开发职业培训课程,提升企业与公众噪声防护意识。中心依托跨学科团队,整合天津大学、科大讯飞等资源,推动噪声防护技术标准化、智能化发展,助力职业健康治理体系建设。
图1 中心建设内容
三、科研能力与成果
中心自成立以来取得显著科研成效:累计承担科研项目19项(纵向6项、横向13项),发表论文15篇(SCI 5篇、EI 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软著4项。代表性成果包括:
1、噪声控制技术突破:针对工业场景开发主动降噪技术,在线尾工作台实现高降噪量(达95dB噪声环境优化);构建基于5G的远程噪声监测系统,集成传感器-边缘计算-数据中台架构,实现全天候监测与智能预警。
2、场景化技术研发:完成乘用车座舱低频轰鸣噪声耦合分析,为车辆降噪设计提供理论支撑;研发管道噪声主动控制体验装置,通过自主研发算法实现声波相干相消,直观展示降噪效果。
3、无损检测创新: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开发超声体场分解高分辨检测技术,实现非侵入式三维声场重建;联合天津特种设备研究院研制电磁无损检测系统,突破带包覆层金属管件焊缝检测难题,配套三轴扫描平台实现自动化B/C扫检测。
4、学术影响力建设:中心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形成从基础研究(声源定位算法)、技术开发(复合隔声结构)到产品应用(智能耳麦、监测系统)的完整创新链,为职业噪声防护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2023年,在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五届亚洲图像处理学术研讨会暨国际信息技术会议上,中心教师主持医学图像处理分会场研讨,促进跨领域技术交流。
四、科普活动与培训资源
中心自2022年起开展多样化科普活动,累计举办讲座、展览及体验项目30余场,覆盖师生、企业人员等2000余人次。重点推出两大科普装置:管道噪声主动控制模拟装置通过声源模拟与算法降噪,直观展示工业噪声控制效果;音乐心理座舱系统融合脑机接口与音乐疗法,实时监测脑电波并调节音乐节奏,用于压力舒缓与健康干预。同步建立职业健康培训体系,面向企业管理者及劳动者开设课程,由中心专家讲授噪声防护技术、外聘教师解析政策法规与典型案例,强化噪声职业病防治能力。通过科普与培训双轨推进,提升公众防护意识,促进跨领域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