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

日期:2025年03月09日 09:23 作者:教务科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的课程建设是培养高素质自动化人才的核心环节,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自动化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掌握自动化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践行工匠精神。其中,对于师范类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教研教改和教学管理能力,能够在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领域(行业)从事自动化及相关领域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体化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

为实现培养目标,各专业针对专业需求,构建了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通过实验课程、实训课程和项目设计,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建立课程评估机制,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持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自动化系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认证要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置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为了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该专业的课程结构还包括一些新形态课程,如项目制、AI+、创新型、研究型、学科交叉。这些课程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识教育内容与国家发展方向相匹配,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语言与工具、军事安全与健康、体美劳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专业教育植入国家创新和自动化专业发展新需求,引入了与人工智能学科及智能制造相关的机器人、机器视觉等新元素;并根据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和新需求,对教师教育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更新。工程教育与行业发展相衔接,其中根据实际工程项目需求凝练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顺序控制课程设计、四选一课程设计(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移动机器人课程设计、智能制造课程设计、嵌入式智能系统课程设计),以及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企业技术开发需求为依托,毕业设计环节增设企业导师指导及评审,以岗位需求促学业进步,以行业发展激励学生创新思维。

测控技术与仪器系依托天津市信息传感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智慧康养研究院两大科研平台构建"双核驱动·四维贯通"培养体系:推行“理论+技能”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精理论-重实验-强实训-会设计”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以“OBE理念和工程教育认证”优化培养目标,基于“人工智能+测控技术与仪器”构建前沿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机制,推行新工科项目式课程体系,开设“工业互联网”微专业,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人工智能系以提升人才职业素养为主线,在培养方案中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标OBE理念,构建“基础、实践、综合、创新”的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突破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以系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构建多学科、跨专业、涵盖人工智能全知识领域的知识体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通过深化校企合作、项目驱动等方式构建映射人工智能真实应用场景的综合实践训练项目,以职业岗位的核心素养为标准,开展全贯穿式人工智能实践性教学,并基于本专业特色向智能制造和职业教育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和延伸扩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课程体系紧扣“以新促新、以智提质” 的理念,依据职业教育市场需求和产业特点设置专业课程,深度强化传统电气行业与新工科技术的产业融合,如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机器人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融入传统电气行业,推动电气专业智能化发展,拓宽学生多元化就业路径。课程坚持从需求端出发,实施“动态”调整策略,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和深入企业调研,精准把握行业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确保课程与产业实际需求高度匹配,并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目前已建成计算机控制课程项目组和专业课程项目组。

电气技术系聚焦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紧盯学科与专业发展前沿,融入新工科元素,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具备强、弱电并重,软、硬件兼施,控制、管理相结合的特点,培养具有自动化理论基础、专业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善于沟通和协作的应用创新型职业教育人才。经过在校五年的系统性专业学习,系统地掌握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必要方法,在自动控制系统、电气电子设备及智能装备的设计、实施、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具备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运用教育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成为中等职业学校领域从事电类、机电类专业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素质的“一体化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

实验实训中心以本科生、研究生实验实训教学为主,集教学、学生第二课堂、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中心总面积约2900平方米,下设26个专业实验实训室,配备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等先进设备3000余台(套),总价值逾9000万元。在教学方面,中心全面贯彻OBE理念,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建立了系统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中心秉承学校“双证书”培养模式与“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早培育-强应用-重实践-促就业"四维联动的培养链条为育人路径,构建了系统化、模块化、层次化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在学生第二课堂,中心注重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以“三级双驱”培养模式构建大学生创新教育新体系。

经过学院各专业对课程建设的努力,学院课程多次被认定为一流本科建设课程,2020-2024年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名单见下表。

2020-2024年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名单

序号

级别

年份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课程类型

1

省部级

2019

自动化学科教学法

王东涛

线下一流课程

2

校级

2019

电路原理

刘丽英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3

校级

2019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

路光达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4

校级

2021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

郭庭航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5

校级

2021

电力电子技术

曾凡琳

线下一流课程

6

省部级

2021

电力电子技术

曾凡琳

线下课程

7

校级

2023

测控电路

杨颖

线下一流课程

8

校级

2023

虚拟仪器技术

王艳艳

线下一流课程

9

省部级

2024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

路光达

线下课程

10

省部级

2024

测控电路

杨颖

线下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