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天津市“新时代·实践行”育人项目评选中,由我院多民族、跨专业学子组成的“同心”实践团队斩获“先进集体标兵”、“先进个人标兵”、“先进个人”及“优秀指导教师”四项市级荣誉。这支实践团队以工匠精神为指引,扎根京畿重地,在科技助农、民生服务、文化传承等领域交上了一份青春答卷。

一、深耕基层一线,淬炼青春担当
团队成员执着专注于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顶着40度的高温,在蔬菜大棚中开展劳动,大家汗流浃背、青筋暴起,用于拍摄的电子设备都因高温停机,然而村民们依然在耕作,实践队员们深切地感受到稼穑艰难,强烈地意识到“乡村振兴”是农耕文明久远的期盼,更是当代青年紧迫的使命。
二、创新科技赋能,智慧助力振兴
团队成员精益求精搭建智慧大棚,运用自动化技术知识不断优化智慧大棚建设,通过融合物联网传感器、5G通信与AI算法,构建覆盖光照、温湿度、土壤墒情的立体监测网络,实现作物的精准培育。他们绘制的图纸、制作的模型和实验的数据改了又改,只为打造优质成品。
三、匠心打磨课程,播种科学梦想
团队成员一丝不苟备课磨课,为了给社区青少年带来生动有趣的科技课堂。大家在课前充分了解授课群体情况和实践基地需求,一字一句撰写讲稿,认认真真调试设备,踏踏实实进行演练。实践队员在与自己较劲的过程中,提升师范素养,铭记使命担当。
四、执着追逐梦想,实现青春成长
团队成员起于微末但追求卓越,“同心”团队的成员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工作的实践小白,成长为能够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实干者,最终成为能够独当一面、敢打敢拼的实践能手。大家的成长历程离不开对成长的渴望和对卓越的追求。实践队员徐书成表示“我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验证我们所学的知识技能。结合实际,策划开展各项活动。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中学思悟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这份荣誉是起点而非终点。”团队指导教师田嘉欣表示,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创新育人路径,让工匠精神在实践育人中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