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业学院

现代产业学院介绍

日期:2025年05月20日 10:10 作者:侯兆豪

一、背景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天津市及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关于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号召,依托天津市重点学科、天津市一流专业、天津市重点实验室等优势,联合汇川技术(苏州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乐聚机器人(深圳乐聚机器人有限公司)、肯拓智能装备(天津肯拓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启诚伟业(天津启诚伟业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汇川现代产业学院、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学院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等互惠、合作共赢”为原则,以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协同育人模式,为京津冀地区智能控制与机器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

二、建设目标

汇川现代产业学院、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聚焦智能控制、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发挥产业优势及高校、企业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建立区域产教融合示范、打造实践实训基地、联合开展教育装备研发与产业化等领域开展合作,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突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持续开展产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学院将建设高端控制工艺算法、数智化教育装备开发、智能机器人集群、协作机器人集群等平台,支撑学生专业实践、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及全国技能大赛等国内外赛事,打造跨学科、引领产业前沿的师资团队,推进产业技术研究、横向与纵向课题实施及社会服务。预计未来5年内,在服务学院、学校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每年至少培养本科生≥200人,研究生≥40人。

三、建设内容

1.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探索双主体“共建、共管、共享、共赢”机制,通过共投资金、共制方案、共建平台、共融师资、共享成果、共担风险,革新产业学院管理机制。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推进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开展合作式、项目式及企业实操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 提升专业内涵建设

面向智能制造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工智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核心专业开展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校企共建专业群标准,精准对接工业自动化、智能控制、机器人产业集群,引入行业标准与企业资源,开展国际等效专业认证,促进专业认证与职业资格协调联动。

4.校企共建课程资源

行业、企业、学校联合开发课程,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具和新规范,在课程中融入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建设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及创新创业“金课”等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产教融合教材,如《机器视觉实战》、《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等。

5.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师资双向流动管理制度,实现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专兼结合、双向流动”,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校企优势资源整合,共同制定高水平教师培养计划和评价标准,推动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

6.实习实训与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

探索“引校进企”“引企驻校”等模式,建设校企共同投入、辐射区域、服务学生培养和职工培训的实习实训基地与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利用真实生产线等场景开展沉浸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

7.教育装备研发与产业化

校企双方结合国家及区域重点产业技术,依托校方强大教学研发实力与企业装备开发能力共同研造一批自主可控的教育装备。同时,发挥设备以及应用场景等优势,共同举办行业性、专业性的技能竞赛。

8.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

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共享研究成果。同时将科研成果及时引入教学,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互动,发挥产学研示范作用,搭建兼具实习实训、对外培训、创新创业功能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1.高端控制工艺算法平台

2. 机器视觉运动控制集成技术实训平台

3. 双足人形机器人开发平台

4.部分在编教材内容